第192章 菜就多练,乖![1/2页]

“笑啊!你们怎么不笑了?”



吉报真的骚,特意用加粗的黑体字,把这句话放到头版最上方,然后隔着的第二页才是方星河的文章。



乍一看毫无关联,细看全是照脸猛抽。



“噗嗤!”



余桦实在没忍住,一边笑一边用力拍着石铁生的大腿。



石铁生忍不住转头盯着他看:“虽然我不疼,但你是不是有病?”



刘震雲也笑得停不下来:“老铁,你怎么不笑,是不好笑吗?”



石铁生装不下去了,咧开嘴,龇着大牙,嘎嘎嘎大笑。



“爽!真TM解气!”



感觉解气的人,比比皆是,遍布全国。



人艺。



馮远征满脸红光,手里搂着三份报纸,见人就问:“小方的新文章看没看?唉,我这个学生啊,真是个惹祸精。”



“你这狗运气。”濮副院酸得不行,“方星河怎么就落你手里了呢?”



“哈哈哈哈哈!”



馮远征爽坏了,小尾巴差点翘到天上去。



“那可不是我收的学生,是主动找到我要拜师的,懂不懂其中的区别?!”



什么演艺事业的成功,现在已经不是馮远征最得意的事,惟有方星河的主动拜师,一提起来就忍不住笑。



“牛逼!”



何栤竖起大拇指,难得如此露骨的附和:“你的好学生真给咱们内地长脸提气!”



其实人艺和港台娱乐圈真没什么大过节,因为合作少,摩擦不多。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年月,但凡去过港台的人,经历应该都不愉快,从海关到酒店服务生,从就餐到购物,从接待规格到合作方态度,没有任何一点不让人心里带刺。



宋单单对此就深有感慨。



“我去年去香江那阵儿,嚯,大亏套小亏,一个比一个能赛脸,气得我啊,恨不得当场骂他们狗血淋头,但我没敢,在人家地头上,有什么不愉快都只能忍着,真没人向着咱……”



“可不是嘛!我闹过一次,找商场经理,结果经理更他妈阴阳怪气,气得我好几天没吃下去饭!”



诉苦大会一开上就停不下来。



“这年月去港台,真真就是受气去了,住两天不吃二十个白眼,您猜怎么着?可给您捡到大便宜了~~~”



“要不怎么说还是小方最牛逼,真是不惯着啊,敢扒拉我马上就大嘴巴子抽你。”



“也是人家有才,骂得多爽!我搁家里笑了得有半个小时……”



提起这篇文章,一片欢声笑语。



因为不晦涩不沉重,主打一个有趣,正经八百的跟你扯淡,让你会心一笑、再笑、又笑,最终在欢笑中彻底舒心。



如果搁在二三十年之后,网友们什么都见过,抵抗力很强了,那种欢乐感和冲击感自然会大幅下降。



可在01年,您能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吗?



轶大姐专门写了篇小文,点评方星河这篇驯狗记。



她写道:“方星河玩弄文字的水平骇人听闻。纵观他的所有文章,横跨多种风格,既能严肃冷峻,又能嬉笑怒骂,也能平实质朴。



我从未见过哪个作家能够根据不同需要,任意调整文风,独此一人而已。



新文章在文字上继续降档,更贴近口语化生活化的真实闲聊,但是主旨思想重叠递进,情绪一脉相随渐重渐强,直到最后,用寥寥几十字,便将所有积淤一股脑引爆,叫人倍感酣畅淋漓。



这不是某些人口中的拙劣文字,这是大巧不工的巅峰之作。



横向对比《性》、《苍》、《驯》,你很难相信,它们出自同一人之手,一个16岁的少年。



这等天马行空,可称现代文人之最,我愈发坚信,35岁的方星河必成大师。”



她一个字都没有提起文章的内容,什么隐喻暗喻?姐看不懂。



姐只知道,方星河用最恰当的文字完成了写作意图,这就是最牛逼的一点,越是高手越能体会。



文学界有不少人同意轶大姐的意见。



大叶写道:“方星河的文风是什么?是没有形成个人风格,还是已经海纳百川信手拈来?



《少年的我们》里那种贯穿始终的遗憾和怅然,堪称是青春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



《驯狗记》的戏谑,远不如《性》深沉刻骨直入人心,但是一个让人笑,一个让人哭,都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方星河写文章,让人哭时哭得撕心裂肺,笑时笑得拍手叫绝,这不是没有风格,这是百变鬼才……”



脾气暴躁的某几位则借机骑脸输出:“骂得漂亮!某些人就是欠骂,一天天的哪来那么多怪话!”



文学界反响热烈,而且一致力挺方星河,就挺难得的。



因为内地文学界原本就跟那俩地方有过节,具体不提也罢,一堆理不清的烂账,反正方哥让他们爽到了,他们就乐呵呵给方哥捧场。



与文学界的一面倒相比,民间反倒是褒贬不一。



喜欢的人喜欢得不要不要的,讨厌的人则感觉方星河侮辱了心中的圣土。



县实验。



掏裆经过多余的书桌,看到好哥们趴在桌上露出圆滚滚的后脑勺,随手就是一巴掌。



“姿势不对,起来重睡!”



多余懵哔了好几秒,起身追了上去。



“我艹你大爷!”



男孩们笑,女生们也笑,乐趣不一样,开心一样。



这一幕不止发生在实验高中,在全国的各级院校里,“姿势不对起来重睡”已经成为最热的梗。



结合原文的前后语境,这种欠儿欠儿的风格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具备恰当场景的梗自然而然的爆开,也导致了原本不是文章受众的年轻人掀起讨论热潮。



“大黑和二黄真那样吗?”



“应该是吧?方星河从来不撒谎。”



“唉,好失望啊,我原来特别喜欢港星……”



“多没意思,谁都不如方方!”



其实在初高中生心里,港台是很神圣的地方。



去过的人太少了,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气人的事,心里自然都是好印象。



发达,先进,有钱,高楼林立,西装革履……多好的地儿?



再加上重中之重,香江电影港台音乐多年以来的持续输出,谁不向往那里呢?



但是方星河的处理太聪明了,他并没有苦大仇深的讲任何大道理,也没有抱怨自身受到的不公对待,玩一样就把人给骂了,闹一样把前尘后事点明。



这为他争取了最多的中立读者,只要不是特别哈港台,至少都会笑一笑。



笑了,滤镜就破了。



而且这种处理方式不带丝毫怨气,在官面上也很加分。



驻港办的一哥看到文章,只能摇头苦笑。



“好小子,可真敢写。”



副手接了一天的投诉,此刻却仍然悠哉悠哉。



“人家都提前给自个儿找好理由了——我才16,追鸡撵狗就是玩儿,咱们怎么好意思上纲上线?”



“呵呵,人精啊……骂人都不忘高举大旗,这么一来,谁好意思找他麻烦?”



“体制内应该是没有了,除了装作看不到,真没别的招儿。”



Z世代艺术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