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势如破竹,汉军合兵战关中(加更)[1/2页]

郭淮突围而走,临渭的马遵自然也不敢再死守。



汉军在城下一招降。



马遵就直接开门投了。



“将马遵带上来!”



一声厉喝。



力士将马遵压上。



看着容貌憔悴的马遵,姜维冷笑质问:“马太守,昔日你明知丞相在用离间计,却故意佯装不知,欲借丞相之手打压我,今日又有何话可说?”



马遵抬头看了一眼姜维,本想怼一句“今日你不也降了,证明我昔日没看错”,又想到如今的处境,认怂的低垂了头。



“伯约,看往日情面,救我一命。”马遵低声下气的向姜维求救。



看马遵这般模样,姜维不由生出一股厌恶:“你竟也能当太守?”



马遵满面羞红。



若是以前,必然要力争几句;如今为阶下囚,马遵只想活命。



姜维顿感无趣,既不为马遵求情也不再质问马遵。



诸葛亮却是问道:“听闻马太守是扶风马氏人,与昔日名扬雍凉的季长公是同族?”



马遵一听,顿感生机在向自己招手,连忙应道:“如丞相所言,小人的确是季长公族人,故而雍州刺史郭淮才会以我为天水太守,希望借扶风马氏的名声来治理雍州。”



见诸葛亮微有点头之意,马遵又赶忙道:“若丞相肯放小人回扶风,小人愿说服族人同归大汉。”



“哦?”诸葛亮貌似来了“兴趣”:“你真能说服季长公的族人归汉?你若能办成此事,亮必奏请陛下重用你。若论渊源,陛下师承大儒子干公,子干公又师承季长公,也称得上是学同一脉。”



马遵心中更喜,满口应诺:“丞相放心,小人必不食言。”



诸葛亮又对左右道:“给马太守准备马匹干粮饮水,送马太守离开。”



姜维忙近前劝道:“丞相,当心马遵有诈!”



马遵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不由暗骂姜维:我是挖你祖坟了还是抢你钱财了,非得置我于死地?



就在马遵心惶之时,诸葛亮却是回头轻斥姜维:“伯约,不可胡言!马太守既与季长公同族,又知陛下学同一脉,又岂会有诈?



亮相信马太守绝不会食言!”



马遵连忙道:“丞相英明,小人但有虚言,来日必死于箭下。”



诸葛亮招了招手,早有力士准备好马匹干粮饮水。



诸葛亮又将马遵送出城,道:“如今陇右已定,亮要去与好友孟公威商谈凉州归附大汉一事,希望亮收复凉州后,能得到马太守的好消息。”



马遵连连点头:“一定,一定,小人绝不辜负丞相厚爱。”



看着马遵拍马离去、恨不得马儿多生两条腿的模样,姜维又问:“丞相故意放马遵离去,莫非是想以‘声东击西’之计?”



诸葛亮淡笑点头:“如伯约所言,亮的确有此用意。陈仓虽然是座小城,但易守难攻,急切难下。



需趁陈仓守备懈怠时发动强攻,方有夺城的机会,马遵势穷而降,必无真心,正好借马遵之口,以慢郭淮之心。



伯约,你记一下,亮做如下部署调整”



另一边。



郭淮等众自渭水小道返回陈仓,



走渭水小道直接去长安,虽然不用绕道街亭,但也有近四百余里。



郭淮在突围前让每个将士都带上了三日的干粮饮水。



不过。



想要在三日内抵达陈仓,每日得急行百余里,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渭水小道也并非平坦直道。



即便是平坦直道,想要日行百余里也非易事。



似夏侯渊那般“三日五百里,六日行千里”的行军法,也不是常规军士能受得了的。



“使君,如此行军法,将士还没走到陈仓就得走散大半,不如暂缓行军,末将先派善奔者入陈仓准备粮草接应。”戴凌提议。



州泰也道:“将军,后方并无汉兵追来,想必那诸葛亮夺了临渭后着重安抚诸县,好令士民归附伪汉。”



郭淮轻斥道:“诸葛亮非常人,能料到我等会趁夜突围,又岂会让我等轻易撤往陈仓?若非戴将军以疑兵之计吓退姜维等人,我等都被诸葛亮所擒了。传令众人,速往陈仓,慢军者斩!”



众将悚然。



行了一日,众将士又累又乏,胡遵、州泰又来说情,郭淮这才让将士原地休憩。



只是这一清点人数,有三成掉队。



郭淮靠在一石头旁闭目小憩。



这一年以来,郭淮感觉自己不怎么走运。



先有武都阴平丢失,郭淮在建威被魏延等人击退;后有诸葛亮奇袭祁山,郭淮仓促应对,有心无力。



现在更是如丧家之犬一般在渭水小道逃窜,随时都可能再被诸葛亮派兵追上。



昏昏沉沉间。



郭淮如坠梦幻,仿佛妻儿就在眼前向自己招手。



忽然间。



梦幻破碎,却是胡遵来报,称“马遵回来了。”



见胡遵面有喜色,郭淮不由疑惑:“胡将军何事欣喜?”



胡遵跟马遵并无私交,马遵回来应不会让胡遵如此高兴。



见郭淮询问,胡遵忙道:“马遵说,诸葛亮去凉州了。”



嗯?



郭淮起身:“此话当真?速让马遵来见我!”



听得传唤的马遵连忙来见郭淮,将诸葛亮欲令自己拉拢扶风马氏等事据实相告。



诉说间,马遵颇有得色:“那诸葛亮以为我会真心替他拉拢扶风马氏,真是愚蠢。扶风马氏又岂是诸葛亮想拉拢就能拉拢的?”



郭淮听得直蹙眉:“诸葛亮真对你说,他要去凉州?”



马遵点头:“使君不用多疑,那凉州刺史孟建乃是诸葛亮旧友,如今诸葛亮在陇右大胜,关中又自顾不暇,诸葛亮必会趁机去取凉州。”



郭淮扫了一眼胡遵、州泰和戴凌等将校,问道:“你们都是这么想的?”



众将校咬牙不答。



可看众将校表情,显然也信了诸葛亮去凉州了。



其实也不是胡遵等人不够聪明,而是一路疲乏,众将校下意识的不愿意去想得太复杂。



能安安稳稳的退去陈仓,又何必一日百余里的奔赴陈仓呢?



见众将校皆如此,郭淮心中顿生危险感:诸葛亮故意放马遵回来,莫非是想慢我军心?



想到这里,郭淮内心的危机感越来越重。



“不到陈仓,岂能不疑?如今春水渐涨,倘若诸葛亮造木筏顺水而下,必会比我等先到陈仓。



戴将军虽然用在陈仓了疑兵之计,但未必能瞒得过诸葛亮。



在此多延误一个时辰,陈仓就多一分危险,倘若不能在陈仓休整,我等就皆无生路了。



传令众军,今夜有月,两个时辰,趁着月光照路,继续行军。”



郭淮声音虽不大,但威势却不容置疑。



在郭淮的强令下,千余魏卒残兵冒着月光往陈仓而走,虽然心中有怨但也没人敢忤逆。



一者是乱军心会被郭淮砍杀,二者是渭水小道周围的密林内也有不少猛兽毒蛇,若是脱离了大军,也未必能活命。



只不过。



这般强行军,也难以避免的会有军卒掉队。



等郭淮抵达陈仓城外时,能跟上的已经不足千人了!



戴凌一脸疲惫的来到陈仓城下,高呼:“我乃将军戴凌,速速开门。”



然而。



陈仓城上虽然曹魏的旌旗林立,但却没有人回应。



戴凌顿感疑惑,再次呼喊:“我乃将军戴凌,陈仓校尉胡巴可在?”



正喊间。



陈仓城门开启。



来的却不是陈仓校尉胡巴,而是一持枪小将,正是自水路先一步而来的姜维:“奉义将军姜维在此,奉丞相令,在此恭候多时了!”



戴凌大惊失色:“姜维?你何时夺了陈仓城?胡巴何在?”



姜维大笑,将一个首级丢向戴凌:“你要的胡巴,还给你。”



看着胡巴那瞪圆了双眼的首级,戴凌更是大惊,转身就走,招呼郭淮撤退:“使君快走,陈仓已被姜维所夺!”



郭淮更是面色惊变:“我已昼夜兼行,没想到还是被诸葛亮抢先一步!”



马遵却是呆呆的愣在当场,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姜维会出现在陈仓还夺了陈仓。



“马遵,你敢欺瞒丞相,可还记得誓言?”



惊愕间,姜维一箭射来,正中马遵眉心,先前向诸葛亮发誓“但有虚言,来日必死于箭下”,今日死于姜维箭下,也是应了这个誓言。



马遵一死。



魏军将士更是惊慌。



姜维看也不看马遵的尸体,号令众军追杀郭淮。



见姜维凶猛,胡遵、州泰、戴凌三将齐上,一边拦住姜维,一边高呼“使君快走”。



郭淮不敢恋战,策马夺路而逃。



姜维独战三将,亦是不惧。



见郭淮走远,胡遵三将各自招呼一声,也夺路而走,不敢再与姜维纠缠。



“哼!穷寇勿追,速回陈仓。”



姜维喝住众军,没有去追逃跑的郭淮等人。



倒不是姜维不想追,而是不能追。



姜维虽然先郭淮一步抵达了陈仓,但也只是带了三百兵走渭水乘木筏而下,然后伪装成郭淮受伤赚开了城门。



随后又以凶猛之势吓走了郭淮。



这也是为何陈仓城头连旌旗都没更换,是压根就没有旌旗能更换,也来不及缝制新的旌旗。



郭淮不知是计,被姜维射杀了马遵后也来不及想太多,这才被姜维骗过。



若郭淮方才跟姜维誓死一搏,仅凭姜维这同样疲惫的三百兵是守不住陈仓的。



不过。



战场就是如此。



戴凌能以疑兵之计在临渭城下骗过姜维,姜维同样能以疑兵之计在陈仓城下骗过郭淮等人。



人在疲惫和惊慌下,是很难再保持理智的。



三日后。



刘禅与诸葛亮引了一千兵也自渭水小道而来,入陈仓与姜维汇合。



临出发时。



刘禅特令李严暂代陇右都督,督陇右诸郡,组织诸郡士民恢复春耕。



仗要打,这地也得种。



三国:我不是刘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