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将兵宛洛?刘备亲临襄阳城(6k)[2/2页]

一旁的曹爽不理解曹真的内心真实想法,只看到曹真怒态,又自觉表现的时候来了,兴奋请命:“孩儿如今已及冠,请阿父分孩儿一军,孩儿愿亲往,生擒刘禅小儿!”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此刻的曹爽就是如此!



别说是刘禅了,就算是刘封来了曹爽都敢请命!



曹真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没有理会曹爽的请命,而是快速的平复内心的怒火,冷静且细致的将郭淮的战报看完。



郭淮在战报中除了陈述军情和对应外,还提到了马超也随军的可能。



只不过。



至今为止,尚无任何马超出现在陇右或雍凉其他地方的消息。



郭淮对此也只是猜测。



看完战报后。



曹真陷入了沉思。



救陇右,肯定是要救的。



可派谁去救,就是个问题了。



正常而言,救陇右最适合的是左将军张郃。



这也是关中地区最善战的老将了!



然而。



张郃如今驻守武关,不能轻动。



尤其是张飞替换王平出现在武关后,张郃更不能轻动了。



为什么张飞会出现在武关?



曹真刚开始时猜测:极有可能是刘备想对宛城用兵,将刘封及刘封麾下悍将调去谋划宛城了,故而将张飞放在南乡震慑张郃。



当得知刘禅和诸葛亮奇袭了天水后,曹真发现自己的猜测方向似乎错了。



刘备让张飞出现在武关,并非是担心刘封夺取宛城时张郃突袭南乡,而是让张飞牵制张郃,不让张郃离开武关!



这是为了策应奇袭天水的刘禅和诸葛亮,而非策应想要夺取宛城的刘封!



仔细权衡后,曹真又重新拟了一份军报交给曹爽,让曹爽亲自送军报入洛阳。



随后。



曹真又调冠军将军杨秋、亲将费曜等引一万步骑先行。



倒不是曹真不想调更多的兵马,而是眼下正是年关,不仅有将士回家探亲,关中兵马也不是全都部署在长安城。



譬如武关的张郃处,就部署了五千步骑,其余各处的关卡险要重镇都部署了兵马。



想要在短时间内征调大军去陇右,是办不到的。



这也是诸葛亮要趁着冬季用兵的原因之一,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虽然比起史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这次诸葛亮的兵力相对很少,而曹魏在关中的兵力部署也不会如史载一般可以轻易调集几万大军前往陇右。



毕竟。



刘备的战略重心这两年在荆州。



曹丕为了防范刘备走宛洛北上,在荆州方向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分到关中的兵力自然就更少了。



时间和空间不同,即便是同样的北伐战术,遇到的困难也不会一样。



224年开年的第一场惊喜。



狠狠的砸在了曹魏君臣身上。



原本在许县静养的曹丕,不得不带着满宠、赵俨、司马懿、刘晔、蒋济等亲近文武,昼夜兼程的策马返回洛阳主持大局。



在洛阳载歌载舞的公卿大臣们,也只能放弃新年的松懈和安乐,披着朝服重新上班。



尚书令陈群、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太尉钟繇、卫尉董昭等人全都不得安宁。



整个洛阳城的公卿大臣们,都是骂声一片。



有诅咒“诸葛亮不得好死”的,有诅咒“刘禅生儿子没屁眼”的,有诅咒“刘备赶快老死入棺材”的,有痛骂“郭淮这个雍州刺史不称职”的,等等。



基本上,都没什么好话!



显然。



诸葛亮这次在天水的奇袭,已经彻底的将洛阳这群曹魏公卿大臣们给整破防了。



新年啊!



这可是新年!



寒冬腊月的,在家抱着小妾生孩子不好吗?



非得跑出来动兵戈?



一群蜀汉狗,有女人不玩,天天热血沸腾的嚷着北伐,不北伐你们会死吗?



然而。



骂归骂。



再有怨气,这班还是得照常上!



最重要的是:



不论是曹丕还是朝中的公卿大臣们都得考虑,刘备派诸葛亮攻取天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是取陇右立足,然后西和诸戎定凉州,借马超在羌胡中的威望训练骑兵反攻关中?



还是佯攻陇右,给刘备实取宛洛制造机会?



亦或者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目的?



军国大事,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你一枪我一刀的拼杀。



一边陇右,一边宛洛,两地相隔两千里。



以当前社会的交通水平,若是误判了刘备的战略目的,石阳之祸就会再次重演。



总兵力总粮草就那么多。



顾此必然失彼。



就如同昔日曹操斩杀颜良一样,一个分兵计就将颜良的优势兵力变成了弱势兵力。



“诸位公卿,如今贼子来犯,当如何应对?”



曹丕端坐于皇位,冷眼扫视众公卿,语气也不似平日的温和,显然是在极力压抑怒气。



群臣窃窃私语。



良久。



尚书令陈群进言道:“既然刘备派的是太子刘禅入天水,陛下不如召平原王亲临长安督战,震慑关中有异心者,再下诏安抚陇右诸郡‘敢有从蜀者,诛及三族’!



陛下则坐镇洛阳,以督诸军,纵然刘备有攻打宛洛的意图,陛下也可应对。”



陈群的进言简单而直接。



刘备没动,那曹丕也不能动。



既然去天水的是刘备的太子刘禅,那曹丕也可让平原王曹叡前往长安督战。



曹丕不置可否。



陈群这次进言还有个潜台词则是:刘禅已经是太子了,而曹叡还只是个平原王,身份上是不对等的。



实则在暗示曹丕,尽快立曹叡为太子,早立太子早安人心,也可让曹叡去跟刘禅一较高低。



司空王朗却有不同意见:“尚书令此言差矣。眼下正值寒冬,不宜动兵。可发檄文谴责蜀汉妄动刀兵,待天暖后,再用兵不迟。”



曹丕听得冷笑,直接否决了王朗的提议:“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此为用兵之基。不以兵制暴,反而发檄文谴责,岂不是让天下人以为朕怕了刘备?此乃腐儒之言!”



王朗面色一红,羞愧不语。



众公卿相继进言。



然而曹丕却是越听越烦躁,只因众公卿的进言,大抵都是顾左而言他,要么是如陈群一般在趁机争取政治利益,要么就是王朗一般“以和为贵”,偶有提及用兵的也只是粗浅理论,实用性不强。



亦有闭口不言的,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不想掺和众人的明争暗斗。



如菜市场一般争论的朝堂,正印证了那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肉食者理解的战争,跟匹夫理解的战争,是截然不同的。



讨论了一个上午,曹丕除了头疼外就没得到任何有效的方略。



会有这样的情况,也跟曹丕的威望有关。



倘若将曹丕换做是曹操,公卿群臣敢在曹操面前聒噪一上午?



是认为能抵挡曹操的“梦中杀人”?



还是能抵挡曹操的“借汝头一用”?



曹操的威望是扫灭群雄打出来的。



现在的曹丕,军事上节节失利,政治上处处妥协,别说“梦中杀人”“借汝头一用”了,说点狠话都得掂量下对方的家世。



倒不是曹丕怕了对方的家世,而是怕对方一气之下就跑去投刘备了。



不能用威望压制,就只能假装“仁厚”的人设哄着!



最后。



曹丕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言的司马懿:“仲达,你思索许久,可有想法?”



司马懿暗暗顾视了周围的公卿大臣,最后选择了跟陈群同样的进言:“臣以为,尚书令之言,可用!



如今两国相争,比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胜败,而在于朝野稳定,士民归心,只要君臣父子相和不疑,即便陇右暂时丢了,也能再夺回来。



平原王才兼文武更甚于刘禅,让平原王督长安,既可震慑雍凉士民,又可令诸郡心安。



请陛下,深思。”



随后。



满宠、刘晔、钟繇等人,也纷纷附和。



众人之意,皆有劝曹丕早立太子以安人心的用意。



曹丕赐死曹叡生母的事,影响太大了。



虽然曹叡表面表现得不在乎又认郭皇后为母,但在场公卿都不是傻子,焉能看不出曹叡是在隐忍?



倘若曹丕一直都是对曹叡表现出戒备猜疑的态度,又如何能父子不疑?



父子都要相互猜疑,君臣又如何能相和。



不论是陈群还是司马懿,都不希望曹丕今后再培养个皇子去跟曹叡竞争,然后又来个“曹丕曹植”之争。



强敌当前,本就不稳的曹魏政权是经不起内乱的!



就在曹丕权衡犹疑间。



一则来自于宛城的军报,紧急送到了朝殿。



军报大意:刘备遣刘封、赵云等良将数十,聚兵两万,打着“复兴汉室,北伐中原”的旗号,进犯宛城!



刘备更是与关羽亲临襄阳,传檄南阳诸县,南阳诸县多有不满曹魏苛政而响应者,一如关羽昔日水淹七军后群盗响应之势。



曹丕骇然而起,又惊又疑:



“刘备老兵子,这是要与朕决战吗?”



(本章完)



三国:我不是刘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