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兄弟问心,刘备父子同上殿(6k)[2/2页]

刘封的谆谆之语,让刘禅的紧张和不安,逐渐消散。



又想到太傅许靖用乐毅和叔旦为例对刘封的点评,刘禅更感羞愧。



“大兄,我,我,我.”一时之间,刘禅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了,别愁眉苦脸的了。”刘封宠溺的摸了摸刘禅的额头,又看向霍弋:“霍弋,你别愣着啊,去后厨寻些酒肉,都摆到凉亭来。



今日我就给你们讲讲我是如何在荆州大杀四方,杀得江东鼠辈抱头鼠窜的,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们细节。”



霍弋眼前一亮,应了一声就往后厨跑。



相较于听太傅许靖讲课,霍弋对征战更感兴趣。



不多时。



霍弋就抱来了酒肉,然后跟刘禅席地静听。



富有感染力的声音铿锵有力的响起。



刘封以讲评书的方式挑选了荆州几场大战来讲,讲得那叫一个豪气干云,听得刘禅和霍弋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



刘禅脸上愁容也随着引人入胜评书而变成了欢笑,当世子这一年承受的压力和苦闷也被渐渐的融化了。



不远处。



刘备注目而立。



刘封和刘禅,对刘备而言就如手心手背的肉,伤了谁都疼。



原本刘备是想单独嘱咐刘禅,不要当了世子就恃宠而骄不尊兄长,结果被刘封给否决了。



只因刘封认为刘备爹味太重,对一个自幼缺爱的十三岁少年要求太高了。



这才有刘封方才的举动。



而事实上。



刘封的做法才是最适合的。



刘禅不似刘协这种自幼经历过残酷宫斗权斗的。



从小到大,刘禅都是被保护的。



刘禅的心思虽然细腻敏感,但并没有染上灰暗。



刘封有时候也在怀疑,这历朝历代大部分的皇帝之所以被称为孤家寡人,定是小时候经历的宫斗权斗太多了,才养成了疑神疑鬼的性格,长大了就有各种针对宗室至亲荒唐而可笑的泄愤举动。



老实说,刘封不喜欢这样的皇帝。



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仰,只知道醉心于权力争斗而喜怒无常,都只是一群患有心理疾病的昏君罢了。



而事实上,绝大部分的皇帝,也都是一群除了宫斗就没啥大本事的神经病。



“军师,吾儿可否称得上兄友弟恭?”



刘备嘴角泛起笑意,语气中有不加掩饰的炫耀之意。



若不是要保持风度和仪态,刘备更想把着诸葛亮的手臂,然后高呼“军师,看到没,我儿子,那是我儿子!”



诸葛亮顿感无语。



大王你专程让亮来,就是为了让亮看世子兄弟兄友弟恭的?



亮很忙的!



“大王之子,兄友弟恭,当为世人表率。”



听到诸葛亮的赞美,刘备嘴角的笑意更甚了。



若不是怕惊动了凉亭中的刘封刘禅,刘备真想哈哈大笑。



刘备没有去惊扰刘封刘禅,看了一阵后就带着诸葛亮悄声离开。



是夜。



刘封与刘禅同塌。



看着脸上洋溢着笑容而入眠的刘禅,刘封的嘴角泛起了笑意。



兄弟争嗣?



不存在的。



刘备子孙现状。



刘封三十出头,刘禅十三岁,刘永六岁,刘理五岁,刘封的儿子四岁。



而刘备的嫡系。



关平四十出头,其余如关兴、张苞、张绍、赵统、赵广等人都还未及冠,诸葛亮更是连儿子都没有,简雍、孙乾等人子嗣也是年幼。



用青黄不接来形容都不为过。



都穷困如斯了,还要兄弟争嗣,等于将权力拱手让给世家大族。



魏能因宗室后继无人而出现司马懿,汉也会因宗室后继无人而出现谯周的仇国伦。



至于刘封手下人想要从龙之功、想给刘封黄袍加身,那更是扯淡。



若赵匡胤没篡位心思,别说黄袍加身了,柴宗训主动禅位都没用。



黄袍加身不过是在自导自演,给自己立个“委屈”人设罢了。



刘封不是个为了当皇帝就自折手足的人。



秦始皇能奋六世之余烈而灭六国,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宗室至亲的支持。



胡亥二世而亡,跟胡亥残害宗室至亲息息相关。



刘辩被董卓毒杀,刘协被曹操视为提线木偶,也是因为两人没宗室至亲的帮衬。



若连宗室至亲都要猜忌,外姓又岂会死心塌地?



想到这里。



刘封心中又有了决定。



规矩,必须趁早立下。



翌日。



刘备在汉中王府的正殿,召见群臣。



如诸葛亮、法正、许靖、赵云、马超、庞羲、射援、黄忠、赖恭、孟达、蒋琬等数十人皆入殿朝见。



不过刘备并未立即召开朝议。



似乎在等着什么人。



众人有窃窃私语的,有举目四望的,有低头沉思的,就连法正的眼中都有疑惑。



唯有诸葛亮坦然自若,似乎知道内情。



孟达环视众人,发现刘封不在大殿,不由暗暗揣测:难道是在等刘封?竟让我等大臣都等刘封一人,大王未免太宠溺刘封了吧!



大王就不担心,过于宠溺刘封而令群臣不安吗?



世子如今是刘禅,刘备又宠溺刘封,这难免会让群臣有想歪的心思。



譬如:刘备会不会因为刘封在荆州立了大功,而废刘禅立刘封?



群臣也不是傻子。



刘封在刘禅被立世子前,一直都是被刘备视为继承人来培养的。



再兼之刘禅年幼,刘备会不会考虑主少国疑而改立刘封为世子,犹未可知。



就在众人猜疑间。



殿外响起两声高呼。



“世子到!”



“副军将军到!”



众人多有寻声而望者,法正却是敏锐的看到了刘备在听到刘封和刘禅到来时,嘴角浮现的笑意。



但见殿外。



刘封一身黑色朝服,行走在右;刘禅一身红色朝服,行走在左。



龙行虎步,尽显威仪。



“儿臣见过父王!”



一大一小,皆是声色洪亮。



刘备轻抚美髯,挥手让二人起身:“汝兄弟,为何来迟?”



刘禅看向刘封,刘封回了个鼓励的眼神。



得到了鼓励的刘禅,取出一简,朗声而道:“特为父王备礼。”



刘备遂令人呈上。



简中大意,是以伯夷叔齐为例来阐述兄弟之谊,又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此当为宗训也。”



刘备惊讶的看向刘禅:“此为何人教你?”



刘禅声色诚挚:“大兄所教,儿臣亲笔。”



刘备哈哈大笑,遂将竹简遍传众臣。



众臣看了简中内容,皆是心惊。



刘禅遂又向众文武行了一礼,朗声道:“近日城中多有流言毁我兄弟之谊,此必为曹魏细作刻意散布,意图乱我兄弟贤德。



《易》有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古亦有伯夷叔齐让国之举,我兄弟二人,深为敬佩。



诸君皆为智者,不可受流言蛊惑而猜疑我兄弟二人有争嗣之心,今以此简,以表我兄弟二人齐心之意。



若有以言坏我兄弟之谊者,我必拔剑杀之!



望诸君不可再疑!”



虽然年少,但刘禅这几句话亦是铿锵有力,威仪自显。



刘备抚摸短髯,极力掩饰嘴角的笑容。



众臣更是心惊。



刘封亦随之亦道:“曹丕心奸不仁,为争当世子数害其弟,又自以为天下之人皆如他一般心狭多疑,故遣细作间我兄弟之谊,何其可笑!



我既为兄,当率荆益兵众,决战两阵之间,除曹贼以匡天下;世子为弟,当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安万民以保汉室。



二者齐心,可扫世间阴霾。



望诸君皆能持盈守位,劳谦其德,文武共进,同匡汉室。



此亦父王心中所愿也!”



话音一落,满殿皆静。



刘备的笑意更甚了。



瞧见了吧!



这就是孤的儿子!



曹孟德羡煞而不得的儿子!



区区黄须儿,如何能跟孤之子相比!



刘备又举目示意诸葛亮。



诸葛亮会意出列:“禀大王,北方有消息称,洛阳谶言四起,皆言‘定天下者,魏公子桓,神之所命,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



又有消息称,曹丕谎称南征,却在谯县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城东,又驱兵至许都以来的曲蠡炫耀兵威。



曹丕不臣之心,更甚其父。



今又有曹魏细作试图离间世子兄弟之谊,更显曹丕心虚之实。



为防曹丕行篡汉之举又举兵南下,臣请大王先调益州之兵入荆州,以防不测!”



(本章完)



三国:我不是刘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