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单挑徐晃,关羽挥军入麦城[2/2页]

接下来的几日。



徐晃没有再组织强攻。刘封也没有再去搦战。



双方保持了一个暂时的和平。



这几日里。



刘封先将麦城的伤兵送回了江陵。



在麦城,伤兵是很难得到有效的救治的。



三日后。



捷报传出:宜都的陆逊放弃了抵抗。



一开始凭借山水险要,陆逊还能挡住刘备。



后来关羽派了四千水军溯流而上,沿途宣传孙权已经求和,直接将陆逊给整不会了。



跟着陆逊的谢旌、李异等将校,也懵了。



我等正欲死战,吴侯你何故求和?



不论是陆逊还是谢旌等将校,其实都明白:求和就是个漂亮词,说难听点就是孙权被打得被迫请降。



前有刘备陆路步步为营,后有关羽水陆步步推进,江陵的孙权还求和了,陆逊除非脑子傻了才会负隅死战。



关羽的水军只用了五日,就迫降了陆逊。



而有了陆逊及这一万水军当筹码,关羽一面派人去夏口给孙权施压,一面又让王甫守江陵。



然后亲自带着卢义、关冲等校尉引了万余步骑,直奔麦城而来。



得到这个消息,麦城众将校皆是大喜。



“陆逊请降,君侯增兵麦城,即便曹仁亲率大军抵达,麦城也无忧了!”



“曹仁急急南下,就是想趁着君侯刚与孙权大战难以分兵,如今君侯即将亲引大军到来,曹仁徒劳无功了。”



“被君侯打得只敢龟缩在樊城,还敢号称天人将军,真是可笑。”



“君侯不去打樊城,就已经给足了曹仁面子了,曹仁竟然还敢南下,这是一点记性都不吃啊。”



“正好!等君侯一来,就一举擒了曹仁,夺下襄阳和樊城!”



“.”



刘封亦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若是陆逊不降,刘封都准备玩火计了。



刘封在麦城埋了不少引火物,就只等曹仁到来后,以麦城的粮草为诱饵,来一场“火烧麦城”。



【兜了一个大圈,君侯还是回到了麦城。】



刘封暗暗感慨。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即便中途发生了许多的改变,最终也会在同样的地方留下深深的脚印。



不同的是。



史载的关羽,是在麦城兵败身亡。



如今的关羽,已经彻底击败了孙权,还能带着大军来麦城抵挡曹仁。



虽然途中波折四起,但荆州保住了。



次日。



关羽引兵到来,竟只比曹仁晚到半日!



一问方知:关羽知道麦城有粮草,故而令三军轻装急行百余里。



得知刘封准备火烧麦城时,关羽也忍不住吓了一跳:“幸亏关某早早传信,这要晚一日,关某都得饿着肚子回江陵城了。这可是两万人能吃大半个月的粮食,你也真敢烧啊!”



刘封摊手:“能挡住徐晃十日就已经很难了,想再抵挡曹仁的大军,除了火烧麦城,我可没第二种法子。



更何况,我原本就是要回房陵的,为了拖住徐晃,我的粮食都被徐晃给抢了,君侯你可得补偿我。”



言谈间。



关羽也了解到了刘封这十日抵挡徐晃的经过。



听到刘封跟徐晃又是换家又单挑,关羽的丹凤眼中也忍不住惊意。



徐晃的武勇和统率,关羽都是非常清楚的。



【没想到竟然能将大兄威逼到如此程度!大兄也老了啊。】关羽不由感慨。



感慨了一阵,关羽肃容又道:“兄长已令孟达和法尚书带兵去房陵了,你暂时不用忧心三郡;兄长不日也将抵达江陵城。等退了曹仁,可先随我回江陵城见兄长。”



听得刘备要来江陵城,刘封心头也不由一震。



虽然有派寇安国去给刘备送过信且又屡屡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无心阿斗世子之位,但刘封的内心依旧有忐忑。



刘封也不敢肯定,刘备身边不会有小人谗言。



这万一有人给刘备暗示“刘封功盖世子,军威甚重,如今又失去继嗣权,唯恐今后刚猛难制”,刘封就尴尬了。



“贤侄有心事?”



关羽见刘封表情有异,挥手屏退左右,似有猜测。



刘封轻叹:“让父王劳累奔波,是我这当儿子的不孝啊。”



实话,刘封自然是不能轻易说的。



刘封不肯说实话,关羽也不是傻子。



亦或者说:关羽本身就处于功高盖主的位置,对刘封的处境反而更懂。



刘封不愿说,关羽也没再问。



只是在心底,关羽已生了别样的心思。



【兄长自入川后,依附的豪族世家越来越多,这群人对兄长未必真心。



跟随兄长的老人或是故去,或是年迈。



阿斗如今又年幼,若今后无宗室至亲撑腰,恐难制衡豪族世家。



刘公仲文武兼备,假使真能与阿斗和睦,兄弟齐心,一人在朝,一人在军,定能保住兄长基业。



这基业,是兄长打下来的!】



经历诸多事。



关羽对豪族世家看得也越来越清晰。



远如刘协,身为天子却诸事不能自主;近如自己,身为治中的潘濬竟然都选择投降孙权。



刘备虽然不止刘禅一个儿子,但其余两个儿子更为年幼。



唯有刘封,年长且又跟着刘备征战多年,文武兼备,如今又在荆州立下赫赫功劳。



论威望足以震慑地方的豪族世家。



关羽唯一担心的是:刘封是否真的愿意跟刘禅和睦相处,兄弟齐心。



倘若兄弟阋墙,不论谁赢了,都会动摇刘备的基业。



这不是关羽愿意看到的结果。



(本章完)



三国:我不是刘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