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汉武帝·刘彻[1/2页]

【公元前99年,各地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起义,甚至在长安附近也有起义】



【刘彻派兵镇压,并且用严法控制,下令给叛军提供饮食的砍头,家里有造反的连坐。】



【如此急迫的方式,导致一些不想造反的百姓也活不下去被迫造反。】



【而面对起义屡禁不绝的汉武帝也彻底上头了,下了一道“沈命法”】



【简单讲,如果有地方有“盗贼”不上报,或者上报了解决不了,那从两千石以下一直到小吏,统统斩首。】



【此时的汉武帝刘彻可以说因为对寿命将近的恐惧而彻底疯魔了。】



【而那些官员也不敢保证那些“盗贼”就能清理干净,纷纷互相隐瞒,只跟朝廷汇报一切平安。】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播放着。



头戴长冠,年迈的刘彻站在一处巨大的礁石上,一身玄袍上披着厚厚的绛色大氅。



面无表情的看着那原本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大海。



天空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



大风狂卷而起的海浪不停的拍打着矗立的礁石。



黑云压顶,海潮涌动!



天地间犹如陷入一片混沌之中!



“陛下…”



跟在刘彻身边侍奉的内侍担忧的轻声而道。



“唉……”



过了许久之后,



已被海浪打湿下摆的刘彻长叹一声。



“天意如此……回去吧。”



随后转身离开,向着远处尽着羽甲的军队缓缓走去。



……



【公元前89年,刘彻欲效仿秦始皇晚年“战海神、寻仙山”的事迹,不顾劝阻,执意带着群臣和卫队出巡。】



【而打算从东莱开始出发的刘彻被海上的风暴阻拦,一连十几天风暴都没有停息。】



【求仙东莱失败后,刘彻才幡然悔悟,承认没有所谓的仙人,命令遣散方士,停止求仙】



【如果说刘彻有一点常人所不能及的地方在哪,那就是他从不会被所谓的“绝望”给打倒。】



【匈奴不行,天灾不行,长生的希望断绝也不行。】



【认清死亡是必须经历的人生后,刘彻那丢掉的智商又重新回来了。】



【既然长生不死已然是不可得,那就在人生的最后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天幕上的镜头缓缓的剥开云层,



从夕阳下的长安城里,逐渐的推进那被余晖照耀的未央宫中。



身着白衣的刘彻窝在软榻上,



已经浑浊的眼睛看着殿内的大臣们,



“有大臣说,要将百姓的口赋加到三十钱,用来接济边境的战士们,并且在轮台屯田。你们认为如何?”



底下的众臣沉默不言。



“朕以为不可。”



刘彻的视线投过未央宫的大门,看向那映着残红的天空,缓慢的说道。



“百姓已经疲惫不堪了,不能再加重赋了。”



“朕即位以后做了很多错事。”



殿内群臣听到此言瞬间惶恐,纷纷跪倒一片。



年迈的皇帝似乎没有看到他们,陷入回忆中自顾自的说着:



“为了一些虚名,朕征召几万战士攻打车师。”



“赢了吗?赢了。”



“代价呢?只是死在路上的大汉战士们就有几千人。”



刘彻闭上眼睛长长的吐出口气,



“又因为汉朝使者久驻匈奴不回,朕不问缘由就又派李广利去攻打匈奴。”



“李广利输了,叛逃,他留在了匈奴,那几万名战士却无辜枉死。”



“这是李广利的错吗?”



“这是朕的错…”



大殿内一片寂默,唯有烛火燃烧的点点爆燃声。



看着完全暗下的天幕,刘彻的眼睛里满是悲哀,他抬起右手,看着褶皱苍老的右手。



“朕老了,总是回想起以前的事情。”



“每次夜里,朕总会梦到那些因为朕的一道命令就奔赴战场的百姓。”



“但现在后悔也晚了。”



放下右手,刘彻看着殿内跪倒的一片大臣沉声说道。



“但事情还是要做的。”



“自今日起,禁止那些苛刻暴政,减轻百姓的赋税,制止对百姓任意敲诈。”



“恢复和鼓励百姓农耕。”



“养马者免除赋役,军队只补缺额,保证军备不荒废就行了。”



殿内众臣不可思议看向那身躯已经佝偻的年迈帝王。



恍惚间,他们好像再次看见了那个挥斥方遒的英主。



……



【公元前89年,刘彻下轮台诏,拒绝桑弘羊募民屯田轮台的建议。】



【令人诧异的是,随着这份又名《轮台罪己诏》的发布,各地本来屡禁不绝的起义军,纷纷放下兵器,逐渐停止反抗。】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