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帝王欲拜师[2/2页]

“回皇爷爷,今日课业,胡公所述为历朝历代败亡之因,以及大明眼下已有的亡国之策。”



“其一,历朝历代王朝末年皆为民生凋零、饿殍满地,若只推脱于天灾人祸,未免太过于笼统……”



“……因此,这王朝末年才会有如此景象,而皇爷爷当年,也正是被逼得活不下去了,这才奋力一搏。”



“嗯,不错,此言倒是有理,咱家当年确实是过不下去了,咱才外出乞讨的,但凡日子能过,咱就会在家老老实实放羊!”



朱元璋半点不曾避讳自己当年父母兄嫂皆饿死一事,反倒是理所当然的代入到了王朝末年的百姓视角。



朱雄英见此也不觉着奇怪,他皇爷爷素来体恤下民、深谙民间苦楚,有这等感怀,倒是一点都不意外。



“其二,便是这阶级矛盾,我大明立国之初,皇爷爷便定下了对士子优待优容之策,但凡身负功名之人便可免税。”



“此策看似收容了天下士子之心,可实则埋下了亡国祸端,这里头……”



“当然了,胡公也明言,此事已然不是皇爷爷一道政策的原因了,还有人性本就自私的原因在!”



“其三,便是宗室优待所产生的忧患,胡公让我等算了道题,其中……”



朱元璋听着朱雄英转述的胡大老爷一应说辞,先是听得勃然大怒,而后却是愈发的冷汗涔涔。



他不傻!



更不是那等困守宫中不谙百姓生计之人。



他清楚的知道,那些个官员,都是些心狠手辣的。



为了些许私利,但凡开个口子,他们便敢拆墙推屋;但凡有一小洞,他们便敢掘土挖坑。



所以,自己的士子优容之策,自己在位之时或许还能盯着,可之后呢?



无论是标儿还是眼前的雄英,他们岂能时时盯着?



就算盯着,等到祸事发生之后惩处了那贪官污吏,可之前被坑害的百姓又何其无辜?



更别说,到了那时,这些他本意极好的善政,早就成了“祖宗之法”!



届时,标儿也好雄英也罢,他们若是想要一改此策,怕是就得面对整个天下士子的反对吧。



连名号都已经准备好了,便是“违背祖宗之法”!



哼,此举一出,那将来的大明,可不就得走上亡国之路?



届时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天灾人祸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又出个活不下去的朱重八,便是这江山换了主人的时候了。



想到这儿,朱元璋满心满腹的感慨。



“惟庸真乃咱的肱股之臣,才有这等忠心之言呐!”



“雄英,你往后莫要辜负了惟庸这一番好心!”



朱雄英听着朱元璋这一番感慨和交代,多少有些茫茫然,可他却知道,自己的本事必然是比不上皇爷爷和胡大老爷的。



既然皇爷爷都这么安排了,那自己听着便是了。



于是,当即躬身一礼:“皇爷爷放心,孙儿记着了!”



朱元璋闻言笑眯眯的摸了摸对方的小脑袋,脑海之中却在犹豫一件事来。



这惟庸倒是确实有本事,也是真心为了大明好。



咱之前都不知道,咱居然还犯下了如此大错。



若是以惟庸为帝师,那将来咱岂不是也能多学点本事?



只是……咱没正经拜过老师啊!



烦哦!



(本章完)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