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突破神障,言定八天(4k)[1/2页]

因为还有希望,还有念想,所以凤胤道人甘愿忍受十八层地狱的痛苦和磨难,也要保守秘密。



因为他清楚的知晓,在古仙和天人层次的战斗中,古仙的特质是多么秘密的情报,在很多时候,一种不为人知的特质便很有可能决定最终的胜败。



所以支撑着他保持希望的是——在往后不久的某场厮杀战斗中,古仙皇族能战胜尚未恢复全盛的酆都大帝,能够将他从这十八层地狱中救走——虽然如今阴阳相隔,人鬼殊途,但将灵魂作为粮食的古仙一脉,却拥有能够接触和影响灵魂的能力,只要他们想,完全能够拯救他。



但对于他的希望,余琛做了什么呢?



他没有去争辩他和那位古仙皇族究竟谁才有更大的把握。



他只是将一切的真相都灌进了凤胤道人的脑海里,让他清清楚楚彻彻底底明白了一件事情。



——哪怕最终就是如他所愿,古仙皇族战胜了自个儿,将他救了出去,那他最后的结局也是灰飞烟灭。



因为这是古仙一脉诞生的机制,这是古仙一脉诞生的使命,这便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甚至在完成了终焉时刻之后,古仙一脉的每一尊存在,同样会迎来消亡。



所以哪怕最后凤胤道人当真被转化成了一尊古仙,依旧逃不过那既定的命运。



于是,凤胤道人崩溃了。



他的追求,他的理想,都在这一刻破碎。



道心崩溃之下,余琛不知道他是否后悔当初背叛的决定,但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凤胤道人心头最后的那根防线,绷断了。



在极致的绝望中,他再也无法忍受十八层地狱的无尽折磨和痛苦,将他所知晓的关于皇族古仙的一切尽数吐露。



然而可惜的是,关于梧桐洲九重天,实际上凤胤道人并不太过关心——他在梧桐洲安排了诸多仙徒,负责运作这一座庞大的牧场。



而他需要做的便是,每到一个周期,便降临到梧桐洲一趟,收取所有的香火,供奉给古仙一脉。



神殿和梧桐洲彼此分离,不相接触,所以仙徒青寒和镇岳同样也不清楚梧桐洲底下的情况。



半个时辰后,余琛的念头回到现实世界,九重天,第一重天。



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皇族古仙的情报,到手了。



他盘膝坐下来,闭目冥想,思考了一个时辰,脑海中隐隐有了应对那古仙皇族的方法。



然后方才站起身来,看向一旁纸人之身的张娴之:“走吧。”



后者明显一愣:“去何处?”



“不是说过了么?”



余琛深吸一口气:“去打碎这荒唐的世道,去……弑神。”



二人一路向天地中央而去。



因为无论是从张娴之的讲述还是那盛珑子的招供中,都明确说了,在每一重天的中央之地,有那连接九重天的天地之柱,只有跨越天地之柱,方才能够同样上一重天。



风驰电掣之间,划破长空。



苍茫而凄凉的大地之上,无穷无尽的惨剧正在发生——屠杀,争斗,尔虞我诈,阴谋诡计,你死我活……



原本毫无仇怨的两个人,如今见面大概率是生死相搏——这甚至无关善良与否,因为在这个人吃人的世道,你不杀人,人就会来杀你。



人性的恶,在这一刻被无穷的放大,就好像被星星之火点燃的无边荒原,名为罪恶的火焰熊熊燃烧,无法熄灭。



望着这一切,余琛和张娴之的脸色都并不好看。



“恶世啊……”张娴之深吸一口气,侧过头去。



而余琛沉默半晌,则是直接停了下来。



“大人?”张娴之疑惑。



余琛深吸一口气,抬起一根手指,往下方一点。



“定。”



刹那之间,无数道金光从他手中喷涌而出,就好是那无尽的彗星一般,朝下方的大地奔涌而去。



然后在张娴之惊骇欲绝的目光中,他看到两个正在厮杀斗法的炼炁士,无比突兀的被金光入体,然后变好似僵硬的雕像一般,停滞不动了。



而更多无穷无尽的金光,则朝着茫茫大地的各处倾洒而去。



钻进一尊又一尊的生灵,将他们彻底凝固和冻结。



一时间,纷争止戈,厮杀停歇,整个世界好像都陷入了静止那样。



张娴之瞪圆了双眼。



“自相残杀,弑父杀母,师徒死斗……简直没救了。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个世界的生灵早已丧心病狂。”



作为始作俑者的余琛深吸一口气,道:“但全怪在他们身上,也并不太对——这个明晃晃地逼着人吃人的世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神明,才是罪魁祸首。就像是蛊盅里的毒蛊一般,他们只有厮杀,只有相残,才能生存下去。”



“所以……”张娴之倒吸一口凉气。



“定身术,雕虫小技罢了。”余琛开口解释道:“至少在短时间内,他们不会再有任何行动的能力,无论是身体机能,命炁运转,灵魂思维都不会有任何变化,所以不会饥饿,不会干渴,就像是他们的时间被冻结了那样——可惜这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法术,倘若一次施展,应当最多也就能持续一年罢了。”



听了余琛的解释,张娴之早已震惊得无以复加,红唇轻张!



过了好久,方才平复下内心的震动来!



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发现自己虽然在先前的经历中已经对对方的伟大和力量有了相当可怕的猜测,但恐怕还是……保守了。



恍惚之间,沉默良久,她下意识问道:“可一年以后……”



“一年后?不必考虑那时候的事。”余琛抬起眼帘:“——用不了一年,这个世道会毁灭,那些神明会陨落。”



无比笃定。



笃定到张娴之虽本能地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儿,但仍忍不住去相信。



一番插曲过后,再度踏上旅程。



因为先前那无名村庄的位置本就靠近大地中央,又在昆仑神镜的加持之下,几乎只是半个时辰的功夫,余琛和张娴之便来到了所谓的“天地之柱”下。



这是一根混沌色的,无比庞大的擎天之柱,无穷无尽的混沌雾气将其笼罩了去,看起来并非实质。    它就那般顶天立地,矗立在二人面前,带着一股好似天威一般的恢宏和伟大,给人无穷无尽的恐怖压迫感。



“在九重天的传说中,天地之柱是世界的起源,是世界的根基——倘若将世界看做一个人的话,那天地之柱便是全身的骨架,正因有了它的存在,世界方才能够存在,否则便会瞬间崩溃坍塌。”



张娴之继续道:“——而天地之柱便像是一根巨大的树干,九重天就好似它的九根枝丫,自上而下,层层相叠。



我有一卷度人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