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制:以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十二人为千户所,一百十二人为百户所。每所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诸卫或分属都司,或直属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都司则都属都督府。卫所的兵,平时都从事于屯田。有事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之兵用之。师还,则将上所佩印,兵各归其卫所。
于此点最和唐朝的府兵相像。而卫指挥使和千户、百户,大都世袭;都督、同知、佥事等,多用勋戚子孙,则是摹仿元朝的。
元朝以异族入居中国,这许多人,多半是他本族,所以要倚为腹心。明朝则事体不同,而还沿袭着他,实在很为无谓。凡勋戚,总是所谓世禄之家。骄奢淫佚惯了,哪里有什么勇气?明朝后来,军政的腐败,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按照洪武年的规定,民户有两丁人口,就能担任小吏,而军户要五丁,而且最多只能让一人为生员,上升通道颇为狭窄。其实军户也算良籍,可以参加科举。历代军户出身的内阁大佬不少,比如张居正、李东阳、高拱、赵志皋、王家屏等等。
三月初开始筹备徐景与王桂的婚事。
赵氏和徐延裸每日高兴的合不拢嘴,原本以为和太仓王家结亲无望,没想到徐景竟能说动王家,真是苍天开眼。
其实说动王焘贞的,不是徐景,而是为王焘贞传教授业解惑的潘真人。
潘真人一改常态,劝说王焘贞做个火居士,修行不必非要遁入空门,心中有真武神就够了,留在道观修玄,只是缘木求鱼······
真人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好像真正的道士都应该立即结婚生子,
潘真人给王焘贞讲了几次姻缘,王桂渐渐断绝了出家修道的念想,每日又在王小姐耳边说徐公子的好处,王焘贞早已心动。
万历二年的苏州府城乡试,越来越近了,徐景对八股文已经很生疏了。
三初三日,王家派人来催促婚事,来人说,他家老爷快回来了,
王锡爵从京师回来,这对徐景来说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