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章[2/2页]

完事后,奥古斯特和罗伯特对着中国式的锦旗非常有兴趣,两人轮流拿着锦旗合影。



然后罗伯特又拉高桥,三个人一起合影。



“张老师,这旗帜代表勋章吗?”奥古斯特问张林。



张林点点头,一副深沉的样子:“这是病人授予的勋章,我希望你们回到自己的国家,能够拿到这样的的勋章旗,这是医生的最高荣誉,勋章旗越多,表示你越受病人的尊敬。”



奥古斯特暗自铭记于心,病人授予的勋章,那是最高的荣誉。



罗伯特在一旁默不作声,将刚刚锦旗的照片发给助手巴雷尔。



“照着这个样子做一面旗帜,挂在我的办公室---不,做十面---二十面!”



---



李俊在ICU,还没有脱机,也没有醒来。



上次短暂的恢复一点意识,现在又陷入了昏迷。



每天六七万的医疗费用,其中有三四万是自费的,没办法,ECMO的费用全部自费。



没有这种机器续命,李俊早就呼吸心跳停止。



杨平几乎每天早上下午来看李俊两次,ICU主任见到杨平摇头:“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凝血功能太紊乱了,抗凝剂加大剂量,昨晚上消化道出血,好在出血不多,抗凝剂减量,血透的时候动不动就是血栓形成,没见过这样难搞的病人,要是条件允许,现在换肾是条出路,避免使用抗凝剂,可是这种情况,怎么换肾?家属意见很坚决,一定要抢救。”



杨平默不作声,盯着李俊的监护屏幕看,许久才说:



“能不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ICU主任点头:“我试试,我正在找这个平衡,希望能够找到。”



如果能够找到这个平衡,起码可以撑上一段时间,这样如果有希望醒过来,条件一旦允许,马上换肾,这样就顺利度过这一关。



“昨天隔壁病房的病人已经脑死亡,目前靠ECMO维持呼吸心跳,坚持了24天,还是不行,就算靠机器这样维持,也坚持不了几天。”ICU主任感叹。



杨平看最近的床旁胸片,有对照之前的CT片,李俊应该有希望醒来。



关键要在抗凝也凝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不然很容易凝血功能崩溃,不是脏器出血,就是脏器栓塞。



这样整个脏器系统会进入序贯崩溃,也就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如果能够找到平衡,稳住凝血系统,不发生致命的内脏出血,也不再加重肺部栓塞,这样就有希望度过危险期。



ICU主任送杨平出来,杨平走到门口,门打开,杨平听到家属等候区传来的吵架声,然后就是推攘。



“哦,那是一个器官捐献协调员,过来劝昨晚脑死亡的病人家属,将病人的器官捐出去,被家属骂了一顿,还动手扇了一耳光,刚刚叫保安处理好,怎么又来了?”ICU主任赶到纳闷,跟着杨平一起出去。



在ICU、急诊科附近,有时候遇上器官捐献协调员不是怪事。



他们这工作很容易被人误会,病人垂危还没死,他们就劝家属捐献器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下,很多情况不是挨骂就是挨打。



他们被家属当做秃鹰,人没死,就盯着器官。



其实,器官捐献协调员算是一个新兴职业,2015年1月1日,中国开始全面停用死囚器官,公民志愿捐献成为移植器官的唯一合法来源。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当时表示,“这是走向公平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但在2015年,志愿登记捐献器官的人数仅为25959人。



这也就意味着,因为传统和认知等各种原因,绝大部分人对器官捐献并不认可。



所以,器官移植的来源非常有限,很多人得不到供体。



ICU主任大声地呵斥:“别吵,再吵叫保安了,有什么事出去商量,别在这里吵。”



一个女家属揪住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头发,另一个在骂:“人还没死,你们就盯上器官,有人性没?”



这个协调员也是个愣头青,挨了一耳光,又过来挨打。



ICU主任拉住病人家属的手:“行了,这是他的工作,他也是做好事,救别人的命,你们不愿意拒绝就是,别打人。”



妇女松开手,协调员才逃出来。



“你怎么又来了,挨一次打还不够?还不快走。”ICU主任帮助他解了围,协调员灰熘熘地跑了。



覃小卫看到杨平出来,立刻迎上来。



“杨教授!”



“我刚刚看过,病情还十分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我们正在想办法,我们会经历。”杨平最新情况告诉覃小卫。



覃小卫点点头。



“给阿俊用最好的药,最好的方法,无论如何拜托了。”



“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你放心,你每天晚上睡在这?”杨平听说覃小卫天天晚上睡家属等候区。



“是呀,没事,我很习惯。”覃小卫不在乎。



杨平叮嘱他:“你要保护好身体,如果李俊醒来,身体条件允许,会尽快完成换肾手术,肾移植那边怎么样?”



“配型合格,伦理审核通过。”覃小卫点点头。



希望李俊能够度过吧!



杨平告别覃小卫回到科室。



---



周五去附一飞刀手术确定下来,整个团队带过去不妥,也不需要。



科室周五还有很多手术,也分不开太多人手。



徐志良李国栋守家,带上助手宋子墨, 再加上器械护士小苏足够。



听说杨平要去附一飞刀,罗伯特、奥古斯特软磨硬泡,硬是让杨平答应带他们出去见见世面。



对他们来说,进修不仅要学习技术,还要接触中国医学文化,也就是要真正进入中国人的圈子。



高桥听说他俩跟着教授出去飞刀,觉得自己不去就是吃亏,于是也要跟着去。



好吧,去过床抬病人也好。



附一第一次做这种手术,对体位摆放肯定不熟悉,这几个货牛高马大的,让这几个货去做体位师,随便体验一下中国的飞刀文化。



杨平批准。



三人获得杨平的批准,高呼万岁。



跟着教授出去飞刀,一定很有意思。



“教授,这种飞刀应该属于市内飞刀,到时候我请你去德国飞刀,那是不是洲际飞刀?”



奥古斯特很认真地问道。



杨平想了想说:“按你这么分类标准,是这么回事。”



PS:终于改完,忘记加标题,算了,没标题也可以的。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外科教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